2025年03月21日 10:47
一、基本情况
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注册规划师,一级注册建筑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建筑学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博士,加拿大女王大学、同济大学访问学者。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执行副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机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规划协会新技术分会学术委员,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库、广东省土地整理复垦专家库、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专家库、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联盟、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广州市工业与信息局、广州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等政府智囊库专家。《城市建筑》、《南方建筑(海外版)》等杂志编委,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评审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评审专家。
获得国家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省、市级规划设计优秀成果奖多项,主持省部级以上教改课题、研究课题8项(省级重点1项、教育部产学研课题2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 5 项,主持市校级课题7项;已完成科研有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生态规划课题;出版著作两部、主编两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校优秀思政教师、五星级党员等称号。主持完成佛山新城产业园区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项目。
二、学术背景及工作经历
2016.12-2017.12,加拿大女王大学,访问学者;
2015.08-2016.07,上海同济大学,国内优秀青年教师访问学者;
2012.07-至今,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任教;
2006.08-2012.07,华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工学博士;
三、研究方向
历史地段文化景观保护与更新设计;城市空间大数据分析与行为仿真模拟;创新产业开发与策划;村镇保护规划与更新设计。
四、担任课程
城市设计;住房与社区规划;城市研究方法概论(原:城市规划方法论);城乡规划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原:城市大数据应用1、2);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城市设计(研);规划实务(研);
五、科研项目
5.1基金课题:
1、2023,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广府传统村镇景观感知与场所营造研究(GD23XYS031),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主持(省部级);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2016,广佛大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与企业生态聚集耦合研究(2016A03031355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省部级);广东省科技厅
3、2015,广府传统村镇空间艺术及审美的历史演变与传承研究(GD15CYS04),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主持(省部级);广东省科技厅
4、2013,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城市色彩谱系提取与设计方法研究(S201301001446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第三(省部级);
5、2012,当代岭南地域建筑创作思想研究,广东省哲学社科基金,第二(省部级);
6、2006,亚热带滨水城市生态安全规划与设计的原理研究(YJ-07),教育部亚热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省部级)。
7、2008,“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2008BAJ08B02),参与(国家级);
8、202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专项(2021XSL006),江南文化对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关键性支撑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软实力专项课题,参与(省部级);
9、2022,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课题2022CG04,东莞乡村绅士化眼镜与文化再生研究以下坝坊为例,第二(市级);
5.2教学教改:
1、2024,城乡规划智慧教学研究中心,广州市高校课程教研室,广州市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主持(市级);
2、2023年带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参数化手段的广府村落空间基因提取和传承研究》(国家级)
3、2023,AI时代新工科智慧教学为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广州大学校级教改,主持(校级);
4、2021,智慧城乡规划 “三实”联合实验室建设,教育部产学研项目,主持(国家级);
5、2021,智慧城乡仿真实践基地建设,教育部产学研项目,主持(国家级);
6、2021,城乡规划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于SCAD方法的城乡规划政策多方博弈评估与沙盘模拟虚拟仿真实验,虚拟仿真教学,广州大学校级课程,主持(校级);
7、2021,城市大数据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广州大学校级课程,主持(校级);
8、2016,面向大数据应用的建筑学复合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2016JGXM_ZD_55),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主持(省部级);
9、2016,信息时代本科生基础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1201534004),广州市教育局,主持(市级);
10、2015,大数据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省部级);
11、2015,信息时代下数据分析与运用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广州市教育局,主持(市级);
5.3课程思政教学:
1、2021,城市规划方法论(中西方城市发展和思维特征的比较),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示范课堂),主持(省部级);
2、2021,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城市大数据应用)示范课程建设,广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主持(校级);
3、2021,城乡规划“三全”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广州大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参与,第二(校级);
4、2024,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示范团队,参与,第四(省部级);
六、学术论文
1、Qi, Luhui;Wu Yun;Tang Zilin;He Jujiao;Wang Yixuan;Yang Zeluan;Chen Lu;Research on parametr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pplication of spatial textur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 a case study of Cantonese traditional villages[J],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校A区,A&HCI) ,2024,8.
2、Qi, Luhui;Zhang Yuan;Chen Yuanyi;Chen, Lu;Zhou Shuli;Wei Xiaoli.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Urban Innovation Actors and the Planning Response to Path Dependency: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ity, China,urban science(Q2,校C区),2024,12.
3、戚路辉,何菊姣,郑颖生.基于参数化解析的传统村落空间肌理提取和传承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校C区),已录用待刊
4、于东飞,戚路辉(通讯作者),魏书威. 上下位口袋公园建设实施方案传导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基于S-CAD思维逻辑 [J/OL]. 中国园林, 1-7[2025-03-20].
5、贾丽奇,李佳宜,戚路辉(通讯作者).祁连山国家公园与其多族群社区的耦合共生:逻辑、困境与路径[J].中国园林(校B区),2023,39(12):28-32.
6、戚路辉,陈苑仪,马瑜培等.基于空间句法的社区公共艺术空间营造研究——以广州市竹丝岗社区为例[J].装饰(校B区,南大核心),2023(05):127-129.
7、郑颖生,李文婕,曾秋韵,章倩滢,戚路辉(通讯作者).岭南高密度城市高温适应规划设计策略:局地气候分区框架的应用[J].规划师(校C区,南大核心扩展版),2023,39(06):93-98.
8、Qi luhui; Jia, LQ; Peng*, MG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Urban Road Corridors to Agglomeration: Case Study for Guangzhou, China, Land(校B区,SSCI二区)2022 ,11(7)
9、Qi luhui, Inherit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Under The Taoist Holistic View,Journal Of Dharma(校A区,A&HCI),2022.47(1), pp.77-90
10、戚路辉,张震宇.服务型政府下的城乡规划管理市场化改革[J].规划师,2015,31(04):22-26.
11、戚路辉,任小蔚,史斌斌.历史街区模块化保护规划设计——以广州市黄埔村重点地段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26(08):31-37.
12、戚路辉,史斌斌,任小蔚.建筑破损严重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探索——广州黄埔村黄埔直街、磐石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措施和实施后调查[J].古建园林技术,2011(01):39-42.
13、戚路辉,龚兆先.法规对公共建筑开发的影响作用研究——以广州市地方性法规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41(01):307-310.
14、戚路辉,李彦,陈苑仪.空间生产视角下城中村传统文化空间变迁研究——以广州猎德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3,20(15):47-50.
15、杨阳,戚路辉(通讯作者).校园公共空间景观意象感知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城市建筑,2023,20(11):38-41.
16、戚路辉,陈苑仪,李建军.广州市个人创新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基于2019年个人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的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3):50-55.
17、戚路辉,唐梓琳,罗瑜斌,贾丽奇.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府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认知传——以广州大岭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34):43-47.
18、戚路辉,肖大威,杨思声.城市规划管理中政府与市场职责划分的探讨[J].华中建筑,2012,30(02):130-132.
19、Luo, YB and Qi, LH,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mode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villag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J],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SCI四区,校D区) ,2020,19(4):327-340
20、Luo, YB and Qi, LH,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a conservation plan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historic villages[J],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SCI四区,校D区),2019,18 (4) :351-361
七、著作\规范
1.中国大城市商务办公建筑布局模式与动因,ISBN 9787112292561,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3,20万字,独著
2.回归人性化的城市——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与手段,ISBN 9787121298172,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16.7万字,独著
3.城市更新设计,ISBN 9787571917050,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20万字,主编第三
4.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规划与实践,ISBN 9787301336304,北京大学出版社,35.4万字,副主编,2023年8月
5.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规范(T/CSOTE 0012—2024),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024,主编,第五
6.镇乡村文化建设规划规范(T/CSOTE0011-2024),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024,参编,第八
八、主要获奖
8.1项目获奖:
1.黄埔村黄埔直街、盘石大街重点地段保护规划,2008年度建设部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国家级);2007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省级);2006年度广州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市级),排名第二;
2.海纳百创·智造之谷——广州南沙海洋装备产业园规划设计,获“产业新空间 城市新活力”广州市村镇工业集聚区设计大赛一等奖,排名第一;
8.2教学获奖:
1.2022年10月,《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学本科生虚拟仿真智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广州大学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本科生组),排名第二(主笔人);
2.2022年11月,《问题导向型的跨专业虚拟仿真智慧创新教学研究》获批广州大学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研究生组,全校仅10项),主持人;
3.2023年1月,主持城乡规划智慧教学研究中心,获批广州大学2022年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4年获批广州市教学组织。
4.2023年5月,主持完成广州大学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城乡规划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于SCAD方法的城乡规划政策多方博弈评估与沙盘模拟虚拟仿真实验》(该批全校仅5项)结题验收;
5.2023年7月,广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新工科四新发展趋势下建筑学科群“一核三实三智”创新融合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排名第二(主笔人);
6.2022年,获校级五星级党员及党员民主评议优秀党员;2022年广州大学优秀党员;2021年度广州大学优秀思政教师;2015年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教师;
7.2023、2022、2013、2014、2015年度考核优秀。
8.3学生获奖:
1.2024年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双创设计大赛,粤剧现代化转型与社区活力提升(学生:陈妍、何唐涛、罗俊杰、周心雨,指导教师:戚路辉),全国三等奖;WUPEN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灯火喧三市,古今共长新(学生:苏章贵、陈梓浩,指导教师:戚路辉,李泳),全国三等奖;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基于织补理论的城市线性空间设计(学生:黄冠霖,指导教师:戚路辉),全国三等奖;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大奖,新烟火主义视角下的广州蚌湖墟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学生:唐学宇、杨佳凯、梁展询,指导教师:庞玥,戚路辉),三等奖、戚路辉另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2023年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粤唱粤美——基于传统文化有机更新下的广府历史村落活化设计(学生:张源、吴鋆、何菊姣、吴靖渝、康纪汇,指导教师:戚路辉、周淑丽),全国二等奖;“忆”脉相承,美“绎”拓荒(学生:万府,陈子怡,李彦,崔杨,张运丰,指导教师:戚路辉、庞晓媚),全国二等奖。
3.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2023年设计类获得全国三等奖(国家级),广东省三等奖1项(省级),唯一指导教师;2022年设计类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广东省一等奖3项(省级),论文类或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国家级),唯一指导教师;2023年获得全国以及广东省三等奖各1项;2021年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获得广东省三等奖1项(省级),广州大学校级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校级),以上排名第一;
4.2023:基于深度学习的传统村落街道视觉环境对居民情绪唤醒水平的影响(杨阳,20230928),广东省风景园林研究生学术论坛三等奖,排名唯一;202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房价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度研究(李彦)、亚洲大城市近三十年创新主体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要素研究(陈苑仪,张源),获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报告奖,排名唯一;
5.2022年率学生获得第一届研究生“活力再生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竞赛,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WACA)主办,一等奖,
6.2021年率学生获得WUPENiCity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提名奖2项(国际级),排名第一/第二;2020年率学生获得WUPENiCity城市设计学生作业国际竞赛提名奖2项(国际级),排名第一;
7.2021年率学生获得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综合体)(全国级)银奖1项,排名第一;优秀指导教师1项;2019年率学生获得亚洲设计学年奖(城市综合体)优秀奖1项(国家级),排名第一;
8.2021年率学生获得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校级)创新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2019、2022、2023年率学生获得毕业设计创新奖三等奖3项(校级),排名第一; 2019年率学生获得中国收缩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坊优胜奖2项(全国级),排名第一;
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城市规划专指委组织的大学生城市设计竞赛(国家级)三等奖2015年,排名第一;佳作奖2018,排名第五,佳作奖2016,排名第四;优秀奖2014年,排名第三;
注:国际、国家与省级由相应国家政府协会或机构举办;全国级由行业企业组织面向全国举办。
九、联系邮箱
qiluhui@gz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