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9日 14:08
一、基本情况
李建军,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学院院长兼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人居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标准与工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规划师》、《南方建筑》期刊编委。
二、学术背景及工作经历
学术背景
1987.09-1991.07 同济大学,本科生;
1991.09-1994.03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
2004.09-2012.07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1994.04-现在,广州大学(2000.07前为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历任:城市规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城市规划系主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后勤产业处基建处(合署)副处长,基建处处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并先后兼任广州大学新校园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专业总工、建筑与城市规划综合实验室主任、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挂职汕尾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三、研究方向
城乡伙伴关系理论与规划设计;
宜居社区理论与更新规划设计;
国土空间声振风险测评与适应性规划设计;
生态景观资源测评与适应性规划设计;
社会学调查与建成环境评价。
四、担任课程
本科生课程:城市规划原理3;城市总体规划(含县域规划);乡村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3;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中国特色城乡关系与规划。
研究生课程:社会学调查分析与建成环境评价;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前沿讲座。
五、科研项目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9项,主持和参与广州、北京、海南、长沙等地区城乡规划实践60余项,完成项目获住建部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和二等奖4项。主要包括:
2009.04-2011.04,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2006BAJ03A08),“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持《城市旧住宅区的界定和分类研究》《城市旧住宅区改造政策研究》2个专题;
2021.10-2023.12,乡村文化遗产活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GD21CSH05),202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二;
2021.12-2023.11,智慧城乡规划“三实”联合实验室建设(202102136075),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第二;
面向低碳城市发展: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区碳排放评估与碳减排规划策略研究(2022A1515010171),2022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二;
亚热带高密度城市的高温风险评估与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2022年度基础研究计划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第二;
2005.06-2006.12,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东省建设厅、香港特别行政区规划署,负责第七子课题《“大珠三角”城镇群发展的目标分析》;
2000.09-2000.12,广州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化),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生态组主要成员;
2005.06-2005.12,北京市通州新城规划专题研究——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分局,主持;
2001.12-2003.12,广州市南沙地区发展规划、南沙黄阁分区控制性规划、南沙南沙岛分区控制性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局,项目第二负责人;
2005.01-2005.12,北京城市化发展战略,北京市发改委,课题组主要成员;
2001.12-2002.12,广州城市夜景照明系统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第三;
2000.03-2001.12,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第二;
2001.12-2002.12,广州城市夜生活夜经济与夜形象设计研究(01Z29),广州市教育局,第二;
2001.01-2002.12,广州市城市雕塑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第二;
2005.05-2006.04,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植被与GIS专题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
2007.06-2008.06,荔湾区旧城更新规划现状调研与评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
2010.08-2011.07,广州市越秀区麓湖生态功能区规划设计,广州市越秀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主持;
2013.11-2014.12,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村庄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
2009.12-2010.12,全市社区公建配套设施2008年现状及规划信息调查及数据建库,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第二;
2022.04.30-2025.12,生态景观及资源的测评、调控与仿真评估(PT252022023),校级项目“2+5”平台类项目,主持。
六、学术论文
(1)李建军. 保持我国城市规划学的科学本质——有感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实践的若干现象[J]. 城市规划学刊,2006,04:8-14.
(2)李建军. 基于城村矛盾对立互倚性的城中村解读[J]. 城市规划,2012,05:72-78.
(3)李建军. 工业化以来人类对城乡关系的认识[J]. 城市问题,2012,02:2-8.
(4)李建军,户媛,马雪莲,郭晓莹,苏喆丰,石艳. 新农村建设中“民宅自建”与“民宅统建”的对比分析[J]. 规划师,2009,S1:82-85.
(5)李建军. 社会和生态双稳定下的城乡统筹发展——以通州新城为例[A]. 中国地理学会、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1.
(6)李建军.城村伙伴关系下的大城市-村庄规划模式[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乡村规划)[C].2016:8.
(7)李建军.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大城市-村庄规划模式批判[J].理想空间,2014:4.
(8)李建军.城市空间生成的历史性批判——城中村改制与全面改造模式下的城乡关系[A].天津: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宣读论文.2012:9.
(9)李建军,谢宝炫,马雪莲,户媛,郭晓莹,石艳,吴克练. 宜居城市建设中旧住宅区更新宜居评价体系构建[J]. 规划师,2012,06:13-17.
(10)杨芸,李建军,户媛,郭晓莹. 荔湾清平街居住环境调研及思考[J]. 现代城市研究,2009,09:71-76.
(11)李建军,户媛,马雪莲,郭晓莹.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必须重视住户参与[A].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论文集[C].2009:11.(会议宣读)
(12)李建军,吴克练.城市旧住宅区的自主更新研究[A].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论文集[C].2010:6.
(13)李建军,马雪莲,户媛,郭晓莹,石艳,苏喆丰.基于宜居更新的城市旧住宅区界定与分类[A].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既有建筑综合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论文集[C].2010:6.(会议宣读)
(14)李建军,陈清. 居住区道路的规划设计——以广州市居住区为例[J]. 城市问题,2001,04:26-29.
(15)陈清,李建军. 住宅外部空间与社区文化网络——以广州市居住区为例[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54-58.
(16)陈清,李建军.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参与性设计”[J]. 住宅科技,1998,03:3-5.
(17)李建军,户媛. “城市夜规划”初探——“广州城市夜景照明体系规划研究”引发的思考[J]. 城市问题,2006,06:30-34.
(18)董黎,李建军. 《广州城市照明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及研究[J]. 规划师,2007,02:54-57.
(19)李建军,李霞. 汕尾传统商业空间与旧城空间形态生成机制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6):88-95.
(20)林卫新,李建军(通讯作者). 潮汕地区五星墙头的构造工艺与文化性探析[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3):68-72.
(21)林卫新,李建军. 探访宗祠建筑的文化唯象———以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后溪村“金氏祠堂”为例[J]. 广州建筑,2009,03:1-5.
(22)林卫新,李建军.潮汕地区村落风水池的应用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04):60-64.
(23)李建军,陈清.21世纪中国城市与中国传统文化[J]. 城市发展研究,1998(1):44-47.(获"金华杯"青年城市科学论文竞赛三等奖)
(24)李建军,陈清,郭晓莹. 信息社会的广州旅游文化建设[J].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03:10-14.
(25)李建军,陈清. 略议城市大景观——以北海市为例[J]. 华中建筑,1997,03:85-87.
(26)李建军,陈清. 建立一个大旅游体系——番禺旅游发展规划的思考[J].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9,03:42-46,71.
(27)陈清,李建军. 番禺城市规划必须重视旅游购物规划[J].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9,02:82-86,92.
(28)李建军,陈清. 我国主题园发展之未来[A]. 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50-54.
(29)赵阳,李建军,董黎,龚兆先,彭长歆. 建筑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3,01:17-20.
(30)龚兆先,李建军,洪惠群,宁艳. “框架+强势”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特征——以建筑学专业群为例[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3:36-37.
(31)李建军. 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看规划教育改革[J]. 规划师,1998,02:5.
(32)李建军,陈清.试论新形势下建筑教学"五环节"[J].高等建筑教育,1996(4):47-48.
(33)李建军,陈清.强化建筑专业教学中的环境意识教育[J].华南建设学院西院高教研究,1997(2):38-41.
(34)郑颖生,王墨,李建军(通讯作者),夏大为.城市高温风险评估与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以亚热带高密度城市深圳为例[J].规划师,2021,37(14):13-19.
(35)戚路辉,陈苑仪,李建军(通讯作者).广州市个人创新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基于2019年个人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请数据的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13):50-55.
(36)戚路辉,林汉森,李建军,席明波(通讯作者).信息时代城乡规划专业高校本科生基础数据分析能力教学实践摸索,建筑与文化,2022(02):117-118.
(37)戚路辉,马瑜培,林汉森,吴薇,李建军(通讯作者).信息时代城乡规划专业高校本科生基础数据分析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高教学刊,2022(10):53-56.
七、学术著作
2015.03,大城市与周边村庄关系理论与实证研究,商务印书馆,独著。
八、主要获奖
2002.12,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排名2/8;
2001.12,琶洲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一等奖,排名2/8;
2005.12,广州南沙黄阁地区控制性规划,2005年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优秀项目,二等奖,排名2/8;
2020.07,汕尾市品清湖区域空间规划总体城市设计与实施研究,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排名5/15;
2001.09,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3/5。
九、联系邮箱
Lijianjun@gzhu.edu.cn;648289334@qq.com.
上一篇:张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