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15:22
近期,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墨副教授参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吴志强院士团队科研项目,并在城市雨洪管理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一同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subnational migration patterns driven by hydrological intrusion exposure” 的研究论文。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为共同通讯单位,通讯作者为吴志强院士、周士奇博士和王墨博士,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博士生乔壬路。
01 研究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水文风险,对人类居住模式产生了显著影响,这凸显了深入研究水文变化对人类迁移影响的必要性。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国家层面。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水文风险对全球46,776个次国家单位的迁移动态的非线性影响。通过遥感技术,本研究获取了全球统一的水文暴露度指标,从危害、暴露和脆弱性三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结果显示,水文暴露度是迁移的重要驱动因素,周边环境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水文暴露的影响。脆弱群体,尤其是经济困难者和老年人,往往留在高风险地区,其中经济困难者主要在邻近区域迁移。非线性分析揭示了水文暴露对迁移的S型轨迹,从抵御到最终陷入困境,展现了定居点韧性和适应能力的依赖性。
02 研究内容
本研究探讨了区域水文风险对次国家级人口迁移的作用,重点分析了人口分布变化和基于人口加权的遥感数据来量化水文侵蚀程度,以估算次国家级的迁移率(Mig_R),填补了以往研究中暴露评估的空白。研究采用非线性建模方法,控制了国家-年份效应,并纳入了社会、经济、地理和气候等多重变量。结果显示,水文侵蚀(HIE)和HIE差异(HIE_D)对区域人口流出有显著影响,凸显了地方水文风险和邻近差异对迁移模式的重要性。然而,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和人口群体中并不均匀。全球和子群体模型的结果表明,HIE和HIE_D对迁移率的影响通常低于10%,尽管看似微小,但尤其在HIE_D超过均值时,Mig_R减少了1.35%,这显示出在特定条件下水文风险对迁移有显著影响。研究强调经济因素对迁移的相对重要性为13.13%,但改善经济状况对迁移的缓解作用有限,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并不能显著留住居民。因此,减轻水文风险可能是遏制人口外迁的更长期有效策略。
本研究指出,水文风险对迁移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特别在HIE_D和极端降水事件(如Rx5day)中表现明显。通过遥感反演的HIE估算方法具有时空一致性,为未来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例。研究发现,不同人口群体(如青少年、成人、老年人、女性和男性)对水文风险的迁移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迁移趋势受到居民脆弱性和适应能力的显著影响。经济困难和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往往留在高风险地区,尤其是低收入地区在面临风险时表现出更大的留守倾向。在高收入地区,即使HIE值较高(HIE ≥2.40%),由于经济韧性,仍能吸引居民留住;而低收入地区则面临更高的迁移门槛,HIE_D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参数。这表明,经济贫困群体更易陷入双重困境:既面临增加的灾害脆弱性,又缺乏逃离的资源。因此,迁移通常局限于邻近地区,尤其是老年人更倾向于稳定的环境。
迁移既是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也构成了重新安置策略的一部分。分析显示,迁移的发生有临界阈值(如HIE_D为-37.15%和Rx5day为135.66毫米),超出此阈值后迁移才会显著增加。识别这些阈值对于理解人口适应能力和韧性极限至关重要。
此外,本研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过度依赖线性模型的不足之处,强调水文风险对迁移的非线性影响和临界点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对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者和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水文风险对迁移的影响。
03 重要图表
供稿:王墨;
一审:王墨;
二审:钟浩瀚;
三审:夏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