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9日 11:02
一、基本情况
陈锦棠,博士,硕士生导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副院长,罗定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建设高校联盟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发展与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二、学术背景及工作经历
2002.09-2007.06,西南交通大学,本科;
2007.09-2015.06,华南理工大学,硕博连读;
2011.04-2013.04,伯明翰大学(英),访问学者;
2015.07至今,广州大学,教师。
三、研究方向
城乡规划与设计,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城镇发展史,城市综合开发
四、担任课程
1.本科生:建筑设计2、居住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形态学导论;
2.研究生:城市形态学,城市形态和历史保护与更新。
五、科研项目
1.2024.07-2026.06,广东省存量空间优化进程中的能动者复杂网络特征及其能动性研究,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主持;
2.2024.01-2028.12,城市群多层网络模型与韧性规划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参与;
3.2018.01-2020.12,形态类型视角下的广州旧城住区肌理与城市活力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4.2018.03-2018.12,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政务网站土地管理及规划公示公开数据分析研究,广州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参与;
5.2020.05-2020.12,陆丰市碣石镇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碣石镇人民政府,负责人。
六、学术论文
1. J. Chen, B. Liu, S. Li*, B. Jiang, X. Wang, W. Lu, Y. Hu, T. Wen, Y. Feng. Actual supply-deman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in a populous and highly developed city: Evidence based on mobile signal data in Guangzhou[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4, 169, 112839.
2. 李珊,张林,李建军*,陈婷婷,陈锦棠.建成环境影响公共健康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及启示[J].热带地理,2024,44(04):569-582.
3. 陈锦棠,陈可妍,江本砚*,李泳.城市形态学的社会文化视角:能动者及能动性[J].城市发展研究,2024,31(02):123-130.
4. J. Chen. Time as a significant dimension in urban form research[J]. Urban Morphology, 2023, 27(1): 86–89.
5. 陈锦棠,梁斌注,林彰平.基于形态单元解析城市旧区空间与活力特征——以广州建设新村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23:16.
6. M. Wang*, F. Chen, D. Zhang*, Z. Chen, J. Su, S. Zhou, J. Li, J. Chen*, J. Li, S. K. Tan. Data-driven approach to spatiotemporal dynamic risk assessment of urban flooding based on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54, 110764.
7. X. Wang, Z. Chen,D., Ma,T. Zhou, J. Chen*, X. Ji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ual and Thermal Comfort and Electrodermal Activity in Campus Blue–Green Space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3, 15(15), 11742.
8. 陈锦棠,肖云松,陈子琦,李泳*.2000年—2020年我国城市空间活力研究成果分析[J].华中建筑,2023,41(03):16-20.
9. 黄世豪,李泳,陈锦棠*.管理单元视角下旧城自主更新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恩宁路改造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16):79-81.
10. 刘雨菡,陈锦棠*. 站城融合背景下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的逻辑与路径[J].城乡规划,2022(01):111-119.
11. 许刚,张悦,刘晓天,陈锦棠*.广东省城市设计制度思考及重塑思路研究[J].规划师,2021,37(24):54-60.
12. 陈锦棠,邓明亮,梁斌注,李泳*.建成街道活力时空特征及提质策略研究——以广州市建设新村为例[J].规划师,2021,37(16):13-21.
13. 冯少波,陈锦棠*,何月婵.城市轨道站点周边一体化街区规划设计[J].建筑技艺,2019(09):118-121.
14. 梁智锋,陈锦棠*.“三网合一”理念下的站城一体开发[J].建筑技艺,2019(07):98-102.
15. 姜洪庆,陈锦棠*.基于大流量访客影响的国家公祭场所营造[J].规划师,2016,32(11):82-87.
16. 陈锦棠,姚圣,田银生*.形态类型学理论以及本土化的探明[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02):57-64.
17. 陈锦棠,田银生*.形态类型视角下广州建设新村的形态演进[J].华中建筑,2015,33(04):127-131.
18. J. Chen. Urban morphology, architectural typology and cities in transition[BR]. Urban morphology, 2015, 19(1): 108-110.
19. 陈锦棠,姚圣,田银生*.康泽恩城市形态学视角下住区研究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02):14-21.
20. 姚圣,田银生*,陈锦棠.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及其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城市规划,2013(11):47-53+66.
21. 姚圣,陈锦棠,田银生*.康泽恩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在中国应用的困境及破解[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03):1-4.
22. 王敏,田银生*,袁媛,陈锦棠.从房屋产权变更的角度对本土化的英国花园郊区住宅研究——以广州市华侨新村为例[J].建筑师,2012(02):15-22.
23. 李小云,田银生*,陈锦棠.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对我国城市规划的思考[J].热带地理,2011,31(06):575-579.
24. 陈锦棠,田银生*.详细蓝图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补充与完善作用[J].华中建筑,2011,29(08):89-91.
七、学术著作
陈锦棠.形态类型视角下的广州住区特征与演进——20世纪初至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05.
八、主要获奖
1.2020.07,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政务网站土地管理及规划公示公开数据分析研究,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2.2019.07,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教育部2019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规划设计,一等奖,排名第四。
九、联系邮箱
jtchen@gz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