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 09:01
为促进国土空间暗夜环境保护,实现亮暗有序的城市夜间照明规划目标,2024年9月11日,以建筑照明、风景园林、天文、地理和市容景观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2024国土空间规划与暗夜环境保护学术论坛”在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绿色发展与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和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协会指导,广州大学荔湾研究院、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由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协办。
会议开幕式由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荔湾研究院院长张其学教授,广州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王洪光教授进行开幕致辞。论坛邀请了天津大学刘刚教授、武汉大学李熙教授、意大利光污染研究所Fabio Falchi教授、同济大学许晓青副教授,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吴春海主任、深圳天文台天文部部长梅林、郑建川博士、广州大学郑子豪副教授、江本砚和徐瑾博士等专家学者就暗夜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主旨报告和圆桌论道,为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绿色、健康的暗夜环境建言献策。
(李建军教授作开场主持)
(张其学副校长致辞)
(王洪光教授致辞)
上午9:30分,论坛第一部分“光污染的环境危害与控制”正式开始。
主题演讲:光生态研究与保护
刘刚
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照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英才教授
研讨会第一个主题演讲,由天津大学刘刚教授围绕光生态研究与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刘教授谈到大型皇家历史园林既是重要的公众旅游目的地,也是鸟类等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如何在满足夜景照明的同时不对鸟类的栖息环境造成干扰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刘教授以北京颐和园为实际案例,监测了鸟类出巢和归巢的亮度阈值,并以此为科学支撑,规划了颐和园的照明路线和光照强度。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对自然保护地的野外考察与干扰实验、相关实验室的鸟类实验,构建了多种鸟类对亮度干扰的阈值数据库,为照明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主题演讲:卫星遥感视角下的西涌社区光污染变化分析
李熙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
武汉大学李熙教授表示,夜光遥感是研究夜间光污染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卫星数量不断增多,观测精度不断提升,这些数据将为光污染研究提供重要支撑。但遥感数据也存在时间、位置和敏感度等多种误差。对多源遥感数据进行校正十分重要。李熙教授通过夜光遥感数据对深圳西涌社区的灯光辐射强度进行了分析。西涌是我国首个获得IDA认定的国际暗夜社区。通过对比社区建设前后的遥感影像发现,西涌的灯光辐射强度显著降低,其中以生活服务类设施降幅最大。说明暗夜社区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西涌的灯光环境。该案例证明了大城市暗夜环境保护的可行性。
主题演讲:光污染的控制策略Red-lines policy to see again the stars
Fabio Falchi
意大利光污染科学与技术研究所(ISTIL)教授
全球光污染研究著名学者,2016版光污染地图第一作者
意大利光污染科学与技术研究所Fabio Falchi教授围绕光污染的红线控制策略进行阐述,谈到与其它正在减少的污染类型相比,全球光污染每年都在持续、快速增长。全球大部分的天文台都已经超越了最低亮度标准,天文观测受到严重干扰。光污染的防控措施仅靠控制单个灯具的照明方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设定红线,控制总量。只有把灯光辐射的总数量控制好,光污染的程度才能得以缓解。对城市进行照明立法,规划照明分区及总量十分必要。
主题演讲:灯光秀对城市生态空间的光污染及辐射距离研究
江本砚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广东园林学会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天文学会会员
广州大学江本砚老师主要从城市灯光秀的发展背景出发,阐述灯光秀是夜间创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受到重视,但潜在的生态危害并未被充分认知。作为世界三大灯光节之一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每年11月下旬举办,持续十天。灯光节期间,城市生态环境受到明显光污染,天空亮度增加1.6-2.7%。瞬时亮度波动幅度最大超过3%。灯光节对6-7km范围内造成显著光干扰,对大型生态绿地的干扰尤为显著。建议灯光节考虑光源的位置、照明方向和照明时间,最大可能减少对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干扰。
---------------------------------------------------------------------------------
下午13:30分论坛继续。第二环节主题为“暗夜生态环境保护及体验”,由广州大学郑子豪教授负责主持。
(郑子豪教授作开场主持)
主题演讲:照明规划谋篇, 暗夜保护落点
吴春海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广东省城建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照明学会理事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吴春海主任围绕深圳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阐述,讲到超大城市的暗夜环境保护是光污染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圳在此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和探索。考虑到暗夜保护方案的可实施性,深圳从“面”规划,由“点”落实。大鹏新区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是深圳市暗夜环境保护的示范点,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大城市暗夜保护的标杆。暗夜社区的建设成为了西涌社区暗夜经济的新增长点,受到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在示范点的带动下,未来,深圳还会由点及面,对城市实施全面的照明规划与重点区域的暗夜保护,持续把深圳建设成为亮暗兼容、多元健康的夜间光环境。“我们为什么要做暗夜保护,因为星星一直在那里”。
主题演讲:基于暗夜体验的自然保护地光污染管控研究——以黄龙世界遗产地为例
许晓青
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感知分实验中心“(Bio-CPU Lab )副主任,副教授
同济大学许晓青教授以IDA暗夜保护地类型入手,介绍了五个保护地类型,并讲解案例,讲到自然遗产地是星空的避难所,能够为游客提供日常缺失的星空体验。通过建设国际暗夜公园,可以促进星空资源的保护,增加暗夜保护的科普路径。同时,体验星空可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促进暗夜经济的发展。然而,自然保护地对灯光格外敏感,应制定更严格的保护规划,减少高密度、不必要的照明,对星空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此外,加强暗夜保护的教育十分重要。同济大学在规划课程中增加了暗夜宁静的保护目标,在基础教育和教研、实践方面做出了探索。
主题演讲: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暗夜公园选址与分区研究
徐瑾
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广州大学空间规划与景观设计系副主任
广州大学徐瑾老师从暗夜保护运动发展引入,主要谈到暗夜公园承担着保护与游憩双重任务的暗夜保护场所。广东省自然资源丰富,可见星座数量众多。选取暗夜公园适宜建设地并对其进行保护规划,既可以提升暗夜生态环境保护,一可以促进夜间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不仅分析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暗夜资源分布和自然、社会情况,进行自然保护地暗夜公园选址和功能分区方法探索,同时构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和本土化的自然保护地暗夜公园空间选址和功能分区方法,为广东省暗夜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圆桌会议)
主旨报告结束后,专家们通过圆桌会议,对各项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通过Zoom会议,专家们与意大利学者Fabio Falchi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公众意识的重要性及中国光污染保护问题的特殊性等问题。
随着嘉宾们圆桌会议的落幕,本次论坛圆满结束。国土空间规划与暗夜环境保护学术论坛的开展,将更好地助力我国暗夜星空保护事业。
(大合照)
供稿:江本砚;
一审:江本砚;
二审:钟浩瀚;
三审:夏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