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改善之我见我行

作者:时间:2017年11月24日 11:41点击数:

                     

近日,建筑学院风景园林161同学们开展了《人居环境学概论》课程的调研,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针对大学内行人与自行车拥挤的问题,邓心峪、陈松铭、吴杰铮、柯莹婷和苏丽娥同学结合调查问卷,得出“挤”和“乱” 的本质原因包括:1、共享单车数量增多;2、人行道、自行车道未作区分;3、上课地点过于集中;4、学生安全意识浅薄。在此基础上,选择人流、车流最大的商中路口,通过设置绿化隔离带的形式,引导行人前往下一个斑马线穿越,从而分流自行车与行人。

此外,通过对理南、理北教学楼自行车停放面积的计算,认为共享单车公司应至少减少36%现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才能有效缓解目前单车停放占据人行道的情况。

针对大学内人行道行走感觉不佳的问题,叶翠妍、张清雅、蔡倩盈、胡宇生和张彬彬同学将问题的成因归结为路面开裂、积水、铺装老化三个方面,通过分析,他们认为路面开裂的成因有——采用了根系较为发达的非深根树种、树穴尺寸不符合规范、未做预防根害的措施等;路面积水的成因有——路面损毁、排水口设置不够合理等;铺装老化的成因有——车辆违规进停人行道、施工未按规范、养护不当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他们搜集了以上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广大二号天桥的利用率低、周边常有“南五”夜宵小贩造成环境脏乱的问题,袁浩均、刘欣、李嘉欣、余钰滢和杨玉敏同学将天桥的改造目的定位为激活天桥空间、整治南五路脏乱情况、创建学生自营空间三个方面。主要改造内容包括:1、将靠近全家的(1号)改造为停留空间,并设置不同尺度的停留座椅;将另一侧楼梯(2号)改造为快递收取点;2、保留原有的围护结构,增设遮阳顶棚;3、在桥面增设“留住时光”绿化景观。

针对大学内共享单车停放问题,李俊霖、蔡奕婷、杨水英、许铭琪和曾静瑶同学将成因归于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在于学生公共意识薄弱,随意使用,随意摆放,无序占用公共空间。客观原因包括1、共享单车数量明显增多 ;2.特定时间内某些地点人流聚集;3、放置单车的位置空间不足 ;4、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为问题最为突出的理南、理北区域,重新规划了共享单车的停放空间(图4)。

针对商中一楼内部食肆存在的问题,卢盈安、陈秀玲、邱文轩、孔繁亮、谭超仁和涂睿同学通过调研分析,将卫生待解决的问题分解为1、内部油烟过大,空气质量差;2地上,桌椅卫生差;3、渠道盖板不结实,污水渗出,雨天更为脏乱。将混乱待解决的问题分解为:1、交通流线与排队购买区域重复,过道过窄;2.进食区座位之间没有留间隙,座椅利用率低;3、餐具回收处人多,堵塞出口等。他们在调研基础上重新布局了商家位置和改造了商家的形式,加固渠道和布置吸水防滑垫,增加了垃圾桶数量,增加了等候取餐区和APP购餐功能,改造了餐具回收处、桌椅的形式(图5)。预期将取得卫生整洁、室内空气有油烟率下降、道路堵塞率降低、桌椅利用率上升等四方面的主要效果。

针对大学内路灯照明存在的问题,马兰、杨晨、谢心怡、徐扬和孔令锋同学将调查重点集中在北区篮球场、中环路人行道、榕轩人行道三个主要位点。认为中环路人行道可以通过对树木进行及时的修剪以解决树木遮挡的问题,并及时检修路灯以解决损坏严重的问题;榕轩人行道可以通过将现有路灯打开并增加新的照明设施以解决夜晚过黑无灯的问题。他们将北区运动场作为重点解决位置,提出了两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自主设计了一种路灯(图6)。

通过此次课程作业,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调研的基本方法,也为广州大学人居环境的改善出谋划策,尽了一份“主人翁”的绵薄之力。